習近平: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2020-09-15來源🫄:《求是》2020年第18期
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 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習近平
2018年1月,我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列舉了8個方面16個風險,其中特別講到“像非典那樣的重大傳染性疾病,也要時刻保持警惕👩🎤、嚴密防範”。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1918年大流感以來全球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其復雜性、艱巨性前所未有🔑🗃,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沖擊前所未有。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黨中央統籌全局、果斷決策,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采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用1個多月時間初步遏製了疫情蔓延勢頭💵,用2個月左右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製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這些成就的取得,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製度的顯著政治優勢📥,體現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日益增強的綜合國力,展現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同舟共濟🏌🏿、眾誌成城的強大力量。
在疫情防控鬥爭中🚵🏿♀️,廣大專家學者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發揮專業優勢,在分析疫情形勢🚵♂️👩🏼⚕️、完善防控策略🥝🦸🏽♀️、指導醫療救治、加快科研攻關、修訂法律法規、促進國際合作等方面獻計獻策,為疫情防控鬥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此,我代表黨中央,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疫情發生後🐶,我多次提出👩🏼🚀,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放眼長遠🕠,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針對疫情防控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和不足🧘🏽,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今天,邀請各位專家學者開這個座談會⚆,是要就完善我國重大疫情防控體製機製、健全國家公共衛生體系、增強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聽取大家意見和建議。
人類健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我在2016年8月舉行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說過:“如果疾病控製不力、傳染病流行⭐️,不僅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會受到重大影響✋🏼,而且社會會付出沉重代價。”在人類社會發展長河中🥾,傳染病始終是重大威脅。一部人類文明史可以說是人類同瘟疫鬥爭的歷史🐙。天花、鼠疫、出血熱等重大疾病都造成了駭人聽聞的致死人數和巨大的破壞🤹🏻♂️。進入21世紀🤏🏻,隨著人類活動範圍擴大、跨境流動頻繁🤌🏻🧎➡️,病原體快速擴散到全球的條件不斷發展🧔,新發傳染病平均每年出現1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以冠狀病毒為例,新世紀以來已經發生過3次大的流行:2003年的非典🪒、2012年的中東呼吸綜合征、2019年的新冠肺炎。這次疫情的傳播速度、感染範圍👨🏿💻👩🏼🍳、防控難度都遠遠超過前兩次🔱。
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突發急性傳染病往往傳播範圍廣🫰🏽、傳播速度快、社會危害大,是重大的生物安全問題。我們要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時刻防範衛生健康領域重大風險。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明確了新時代黨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把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作為基本職責,成功防範和應對了甲型H1N1流感✡︎、H7N9、埃博拉出血熱等突發疫情,主要傳染病發病率顯著下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製度保障”的要求,將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及時穩妥處置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作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目標和任務;強調預防為主,加強公共衛生防疫和重大傳染病防控,穩步發展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進程中,發展衛生健康事業始終處於基礎性地位,同國家整體戰略緊密銜接👆🏽,發揮著重要支撐作用⏰。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表明,我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以及重大疫情防控與應急管理體系,總體上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這裏面👩🏽🦲,有些是體製機製問題,有些是政策落實問題🧜,有些是發展中的問題。只有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健全預警響應機製,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織密防護網、築牢築實隔離墻🙍🏽♀️,才能切實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結合大家意見和建議,我再進一步談幾個問題。
第一🚝,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製體系。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疾病預防控製體系是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維護經濟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從這次疫情防控鬥爭看👩🏻🌾,我國公共衛生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特大疫情面前,暴露出能力不強、機製不活🦶、動力不足、防治結合不緊密等問題⛷。這些也是老問題🙍🏿♂️,現在到了下決心解決的時候了。方向是立足更精準更有效地防,在理順體製機製🍈、明確功能定位、提升專業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要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製🌤,改善疾病預防控製基礎條件,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要優化完善疾病預防控製機構職能設置🫖👨🏼🏭,健全以國家👦、省❎、市🛖🧝、縣四級疾控中心和各類專科疾病防治機構為骨幹,醫療機構為依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網底,****、防治結合的疾控體系,建立上下聯動的分工協作機製。要加強國家級疾病預防控製機構能力建設,強化其技術、能力、人才儲備,發揮領頭雁作用🤳。要健全疾控機構和城鄉社區聯動工作機製,加強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疾病預防職責🙅🏿♀️,夯實聯防聯控的基層基礎🫔。要創新醫防協同機製☞,建立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和監督監管相互製約的機製。要加強疾控人才隊伍建設,建立適應現代化疾控體系的人才培養使用機製🚠,穩定基層疾控隊伍。要建設一批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著力培養能解決病原學鑒定、疫情形勢研判和傳播規律研究、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測等實際問題的人才。
第二💆🏿♂️,加強監測預警和應急反應能力。2003年非典疫情發生後,國家建立了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疾控機構硬件條件得到較大改善🦆。
要把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作為健全公共衛生體系當務之急。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四早”的關鍵是“早發現”🏡。要完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系統,改進不明原因疾病和異常健康事件監測機製,提高評估監測敏感性和準確性,建立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製,健全多渠道監測預警機製🎏,提高實時分析、集中研判的能力。要加強實驗室檢測網絡建設,提升傳染病檢測能力。要建立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機構協同監測機製3️⃣,發揮基層哨點作用😷,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要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預案體系,分級分類組建衛生應急隊伍🧑🏻✈️,覆蓋形勢研判、流行病學調查、醫療救治🫂、實驗室檢測、社區指導、物資調配等領域🐄。要強化基層衛生人員知識儲備和培訓演練,提升先期處置能力👶🏼🍔。要深入開展衛生應急知識宣教,提高人民群眾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認知水平和預防自救互救能力。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建立定期研究部署重大疫情防控等衛生健康工作機製⛹🏽♀️,健全和優化平戰結合、跨部門跨區域、上下聯動的聯防聯控協調機製🧒🏽🤏🏽,做到指令清晰、系統有序、條塊暢達、執行有力。
第三,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這次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是對改革開放40年來醫療服務體系建設、20年來重點專科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10年來成果的一次集中檢閱。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前所未有調集全國資源開展大規模救治,不遺漏一個感染者🐶,不放棄每一位病患🤹🏼♀️,從出生不久的嬰兒到100多歲的老人都不放棄🥉,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這次馳援湖北的346支醫療隊、4.2萬余名醫務人員🧏🏼,絕大部分來自公立醫院。實踐證明,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的救治體系是應對重大疫情的重要保障🤓📁,要全面加強公立醫院傳染病救治能力建設⛹🏼♂️,完善綜合醫院傳染病防治設施建設標準,提升應急醫療救治儲備能力,把我國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和能力提升到新水平🤨。
要優化醫療資源合理布局👰🏼♀️。要立足平戰結合、補齊短板,統籌應急狀態下醫療衛生機構動員響應、區域聯動、人員調集,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機製。要以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邊境口岸城市🦵、縣級醫院和中醫院為重點🧗🏼♂️,完善城鄉三級醫療服務網絡🤵🏽♂️。要加強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等基地建設,提升重大傳染病救治能力🕠。要加強重大疫情救治相關學科建設,特別是急需的重症醫學、呼吸、麻醉等專業學科建設👩🏼🎨。要製定實施有關政策措施,吸引更多高水平醫務人員從事傳染病防治工作🚴🏽🦸🏼♂️。
第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愛國衛生運動是我們黨把群眾路線運用於衛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實踐。要總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經驗,豐富愛國衛生工作內涵,創新方式方法🧙,推動從環境衛生治理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轉變,解決好關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長期性問題。
要全面改善人居環境,加強公共衛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環境衛生整治🎧,推進衛生城鎮創建。要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開展健康知識普及💁🏽♀️,樹立良好飲食風尚。要推廣出門佩戴口罩🙇🏼♀️、垃圾分類投放、保持社交距離,推廣分餐公筷、看病網上預約等文明健康生活習慣🔽。要推動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加快建設適應城鎮化快速發展🧑🏼🍼🙅🏿、人口密集特點的公共衛生體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愛國衛生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在部門設置🧑🏼🔧➜、職能調整🤖、人員配備🚋🙊、經費投入等方面予以保障🤸🏿♀️,探索更加有效的社會動員方式。
第五👰🏼♀️🧗🏼,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疫病防治中的作用。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幾千年來🖍,中華民族能一次次轉危為安,靠的就是中醫藥💟🤵🏻♀️,並在同疫病鬥爭中產生了《傷寒雜病論》🏃🏻、《溫病條辨》、《溫熱論》等經典著作🍞。這次臨床篩選出的“三藥三方”,就是在古典醫籍的經方基礎上化裁而來的。
要加強研究論證,總結中醫藥防治疫病的理論和診療規律,組織科技攻關,既用好現代評價手段,也要充分尊重幾千年的經驗💃🏼🏇,說明白、講清楚中醫藥的療效🦽。要加強古典醫籍精華的梳理和挖掘,建設一批科研支撐平臺,改革完善中藥審評審批機製,促進中藥新藥研發和產業發展👨🏽🎤。要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提高中醫院應急和救治能力。要強化中醫藥特色人才建設,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國家中醫疫病防治隊伍🛑。要深入研究中醫藥管理體製機製問題𓀐,加強對中醫藥工作的組織領導,推動中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
第六,完善公共衛生法律法規🤗。2003年戰勝非典以來🧖🏿,國家修訂了傳染病防治法🙇🏿♀️,陸續出臺了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以及配套預案,為疫情處置工作提供了法律遵循↔️,但也存在法律規定內容不統一、不銜接的情況。要有針對性地推進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法等法律製定和修訂工作,健全權責明確、程序規範、執行有力的疫情防控執法機製🚶,進一步從法律上完善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控措施🌼,明確中央和地方、政府和部門🤴、行政機關和專業機構的職責。要普及公共衛生安全和疫情防控法律法規🆗,推動全社會依法行動、依法行事。
第七🐾,發揮科技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支撐作用✦。我一直強調🧑✈️,科學技術是人類同疾病鬥爭的銳利武器,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這次疫情初期,我國研究機構通力合作,開展病因學調查和病原鑒定等🧔,用8天時間在世界上首先判明“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的病原體為“新型冠狀病毒”🚻;用16天時間完成診斷試劑盒的優化,具備了較大規模篩查疑似病例的能力;並且迅速篩選了一批有效藥物和治療方案🏃🏻♂️,多條技術路線的疫苗研發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為疫情防控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是國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加大衛生健康領域科技投入📍,加快完善平戰結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科研攻關體系🦊,集中力量開展核心技術攻關,持續加大重大疫病防治經費投入,加快補齊我國在生命科學🏃🏻、生物技術♘、醫藥衛生、醫療設備等領域的短板。當前𓀌,我們一定要發揮新型***製的優勢⛺️,力爭率先研發成功新冠肺炎疫苗,爭取戰略主動☸️。要深化科研人才發展體製機製改革🧍🏻🐨,完善戰略科學家和創新型科技人才發現、培養🌦、激勵機製🪙,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科研隊伍,為他們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第八🦓🧗🏼,加強國際衛生交流合作。這次疫情發生以來,我們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履行國際義務📉,密切同世界衛生組織和相關國家的友好合作🚭,主動同國際社會分享疫情和病毒信息🚴🏼♀️、抗疫經驗做法,向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質和技術援助,體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我們要堅持底線思維,保持戰略定力,勇於鬥爭,善於鬥爭。要牢牢把握鬥爭方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第七十三屆世界衛生大會上,我在視頻講話中闡釋了中國抗疫理念和主張,宣布了5項舉措𓀃,在國際社會引起積極反響🎥🟨。大會最終達成的決議符合我方立場主張,也是國際社會絕大多數國家的共同願望👩🏻🍼🤗。現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我們要繼續履行國際義務,發揮全球抗疫物資最大供應國作用,全面深入參與相關國際標準💬、規範、指南的製定,分享中國方案🤽🏽、中國經驗🍖🤲🏿,提升我國在全球衛生治理體系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工作已經轉入常態化,但境外疫情擴散蔓延勢頭仍然沒有得到有效遏製,國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任務仍然不可放松🧑✈️。希望各位專家深入調查研究❣️,加強前瞻性謀劃和規律性思考🌁𓀄,提出真知灼見,為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早日奪取抗擊疫情鬥爭全面勝利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6月2日在專家學者座談會上的講話。
鏈接: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3742203096590193300&item_id=3742203096590193300